每年这个时候,新航道都会召集各位资深的留学老师和教育学者跟大家聊聊高考后留学。其实,不管是高考还是留学,本质上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6月12日晚,冉维老师从3个角度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出国留学能带来什么?
高考后抓住新机遇能做些什么?
国内外升学大不同,如何做好两手准备?
现状分析(Status Analysis)
1
大学普及 但优质教育依然稀缺
2
未来优质教育资源将更加稀缺
3
国际教育成有益补充
大学普及 但优质教育依然稀缺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在学总规模达4655万人,居世界第一。
但同时,虽然不同年份之间有波动,但拉长来看,高考竞争的总体趋势是变得更加激烈的。比如在2000年时,有375万人参加高考。20多年后,到2022年,有119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今年则达到1291万人。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但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稀缺,甚至会越来越稀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反复说,留学是一个有价值的考虑选项。
首先来说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曾几何时,在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上大学,哪怕是上专科都很难。为什么?你去统计一下就能发现,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那几年,真的就是当年适龄考生的大概1%到2%的比例才能上大学。
现在,上大学已不是难事,参加高考学生中,超过90%都能上各种形式的本专科大学,上本科也有40%的比例,但是上好学校、好专业,不管是211、985、双一流、C9、北大清华等,那就难了。(如下图)
根据大学招生的数量,我们可以做一个大概的估算,全国每万名高考考生中,大概有7个可以上北大清华,有40个人可以上C9(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共录取了6137名新生),大概有150个人可以上985,大概450个人可以上211。
未来优质教育资源将更加稀缺
我们认为,在未来较长时间,高考竞争仍然会很激烈,甚至会更加激烈。因为本来中国传统文化就重视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对于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会增强,反过来说,优质教育资源也会变得更稀缺。
顺便说一下,其实重视教育并没什么错,往大了说,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由每个公民的生产力(productivity)决定的,而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往小了实际说,它对一个人未来的收入水平是有正面促进的。比如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研究,中国在朝发达水平迈进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参考。
省理工学院戴维·奥特尔教授2014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在美国1963年到2013年的50年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刨掉通胀因素,受过大学和大学以上教育的实际收入增长是最明显的。
另外,从人口趋势来看,未来15年,参加高考的适龄人口都将处在高位。为什么这么说?可能有人会疑问:最近新闻不是来说出生人口下滑吗?是的,最近两年出生人口下滑了,但是大家已经要清楚,今年参加高考的,大多数是在18年之前出生的新生儿。因此,我们在判断高考趋势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时间差。
下图是建国以来的新生儿数量统计:
因为2020年开始人口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所以我们重点考察2004年出生(今年,也就是2022年高考)到2019年出生(2037年高考)这15年间出生的人口(如下图)。
这期间出生人口处于1465万到1786万这个区间。15年之后会如何?如果适龄人口出现下滑,但是总量还是不小,对优质教育需求仍然较强,因此整体教育结构可能会出现马太效应的分化。
继续看下图:橙色线代表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蓝色线代表每年的适龄人口(暂时没有考虑复读、统计口径等其他因素,因为每年都这些因素影响,这里仅做粗略推算)。可以看出,橙色线和蓝线的距离在接近,也就是说,想参加高考的比例在增加。
(见上图)这三条虚线就是按照三种场景(上下波动3%)来进行的一个高考人数的预测(Scenario Analysis):
a) 基准场景(baseline scenario):按照目前参加高考的比例不变,假设今年1120万人报名参加高考,那么未来15年中,有11年高考报名人数都会在1100万-1200万之间,在2035和2034适龄人口较多的两年,高考报名人数会超过1200万,另外只有两年会居于1000-1100万之间。
b) 参加高考比例比现在提高3个点场景(baseline scenario + 3% upward change):据此推算,未来15年中,会有8年参加高考人数在1100-1200之间,5年在1200-1300万之间,2034年适龄人口峰值年会超过1300万,仅有一年在1000-1100万之间。
c) 参加高考比例比现在下降3个点场景(baseline scenario -3% downward change):即使如此,在未来15年中,有8年参加高考人数在1000-1100万之间,有5年在1100-1200万之间,1年在1200-1300万之间,仅有一年会在1年在900-1000万之间。个人认为这个可能相对小一些,因为看历史数据(如下图),参加高考的比例趋势线向上动量还很大,出现拐点还要点时间。
国际教育成有益补充
那么出国留学价值何在?我们认为,出国留学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就是:部分满足人们对相对高质量教育的强需求。或者说,在未来中短期内高考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留学这个选项成为了有益补充。而且从整体来说,多一个留学的渠道能够多少为入学和就业压力分流,同时大多数留学生最终是要回国的,他们未来带着资金、技术和想法回国,对国家来说也是好事。
什么是相对高质量的教育?就是比你现在能够获取的教育更好的教育。我就拿一些具体的学生的案例来说。
比如你现在很优秀,但也许在国外可以找到更加优秀的学校。比如,我们就有学生取得过国际的物理竞赛金奖,进了北大之后,了解到了麻省理工可能学习的方式更加适合,于是转学到了麻省理工。
比如,我们有的学生在中考的时候,未能考入理想的重点中学,于是选择到优秀高中的国际部就读,后来成功申请进入了常春藤盟校康奈尔大学。
比如我们有学生因为户口原因,无法在北京就读普高,也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因此选择就读知名高中国际部走出国留学这条路。他当时以托福94分和ACT32分的成绩申请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就读经济学专业,并计划后期转入商科。俄亥俄州立在美国的综合排名在TOP50,商科排名前列。在全球排名上,它所在的位置是和我国最顶尖的大学处于同一个范围的。这个学生的特点是很聪明,但是可能并不是很适应应试的模式,所以他走高考那条路也未必就能考上国内这些顶尖的大学。这也是高考后留学的一种价值。
另外,国外大学招生的特点对我们来说也可能转换成一种价值。比如虽然申请国外大学也要经过各种考试,但是通常不用一考定终身。比如不管考托福还是雅思,SAT还是ACT,它们都是可以考多次。如果一次考试不理想,或者因为突发状况无法考,还有再考的机会,相对来说,对学生心理压力小一些。
另外,在申请的时候,学校更有灵活性,学生更有主动性。比如,你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国家的多所学校,拿到多份录取后,你可以自己选。在选择专业上也更有主动性。比如在美国的大学,进去之后选择双专业、双学位,甚至转换专业和学校都很常见。
申请和入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你可以用高考成绩加语言成绩去申请部分学校,你可以选择双录取、预科、国际大一和直接录取等不同申请形式。你可以用托福、SAT/ACT、雅思、A-level等不同考试形式申请。你可以今年秋季入读,可以明年春季入读,也可以明年秋季入读,甚至也可以在国内读完大一后转学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价值何在?
冉维老师在直播中提到,留学的价值主张:
“我们认为,出国留学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就是:部分满足人们对相对高质量教育的强需求。或者说,在未来中短期内高考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留学这个选项成为了有益补充。”
“从整体来说,多一个留学的渠道能够多少为入学和就业压力分流,同时大多数留学生最终是要回国的,他们未来带着资金、技术和想法回国,对国家来说也是好事。”
对世界名校留学人员落户上海有哪些特殊支持政策?
在符合留学人员落户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申办落户;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取消社保缴费基数要求。
世界排名前50名、前100名院校如何进行认定?
由相关主管部门参照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World Report)、QS世界大学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发布的排名进行认定,具体以落户申报系统内名单为准。
一考定终生?给自己主动选择的机会
读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事关重大,完全有必要多思考、多比较、多权衡。如果高考后录取的学校或者专业不理想,就可以考虑另一种选择,高考后去留学,更具主动性。
下图为中国在美留学生在2021/2022年度的情况和2009/2010年度专业分布比较:
数学/计算机专业比例大幅提高:↑115.9%。反映了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产业最近迅速发展、需求增强,以及大家对其就业前景的认可。
学习加强英语课程的比例:↓91.8%。说明:
1、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2、学生可以选择出国前在国内通过培训提高语言水平,而不一定要通过预科或者语言班等形式在留学所在国提高语言水平。
艺术类留学比例相对来说增加不少:↑114.3%。
学习社会科学的比例也增加了不少:↑53.7%。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类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就读商科、工程和自然/生命科学的比例虽然依然保持较高,但是相对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商科类的比例↓39.9%;工程类比例↓14.9%;自然/生命科学类比例↓22.2%;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留学生专业选择的趋势:
从“硬”学科扩展到“软”学科
从传统的“实用、好找工作、高薪”学科扩展到更加多样性的专业选择
这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过于热门的一些专业需求有所饱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发多样性。
何谓“主动”?
国家(地区)有多种选择:美、英、加、澳、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等等
学校、专业选择更有主动权、更具灵活性
可以换专业、双专业、多专业
时间选择更具主动权、更具灵活性
可以用高考成绩+(语言成绩)
可以双录取、预科、国际大一
可以考托福、SAT/ACT等标化
可以今年去
也可以GAP、明年去
可以国内读完大一转学
两手准备国内外升学
平时成绩
英语基础
自身特点、兴趣、优势
思维模型
构件组合
关于中高考后选择留学该如何做,可关注新航道推出的后续直播讲座。世界很大,可以出去多看看!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沈阳新航道小编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