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航道 > 考试技巧分享
近日,ETS官方发布了美国百强院校托福录取要求,分数高的吓skr人,一起来看看吧!
ETS美国百强院校托福成绩录取要求:
院校不是你想报,想报就能报。托福不过百,院校说拜拜。看完这份托福录取要求,心里是不是也点慌慌的?
在SAT官方指南教材中,针对SAT的阅读,美国大学理事会讲过这么几句话:
SAT考试独立于美国高中课程,SAT考试面向美国大学学术能力的要求,SAT阅读测评的是批判性思维的文学与非文学的分析方法的掌握。
在这里,美国大学理事会说的很清楚,SAT阅读不是英语阅读。很多国内的学生,在备考SAT过程中词汇量能达到2w+、数学分数也能考到780分以上,但偏偏就是SAT的阅读考过多次也难以突破。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些学生在解决了SAT英语之后,没有跟着提高和掌握美国大学理事会所要求的,SAT批判性阅读的分析方法。对SAT阅读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理解的水平,看不透文章,看不穿作者。
而比影响我们SAT分数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学对于申请者的批判性思维的素质的要求;以及进入美国大学后,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也是我们中国学生能否顺利融入美国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
“批判性思维”俨然成了评判中国教育体系和学生素质的活靶子。
“中国学生到底会不会批判性思考”作为中外媒体不断炒作、演绎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入公众舆论中,戳中中国家长和教育者的痛点。
每到此时,中国教育的辩护者和抨击者都纷纷涌现出来,现身说法,高谈阔论,为家长和学生指点迷津。众多针锋对立的观点都能聚集大量的粉丝和转发量,然而并没有人定义一个最本质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就这样,讨论“批判性思维”仿佛成了中学校园里未成年人间谈论“性”:每个人都在悄悄议论,但似乎谁也没有真正经历过,所以大家面面相觑,可又都觉得别人可能是做过的,所以每个人都在夸夸其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
这篇文章就来帮大家理清一个重要概念: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这个名词每个人都听过,但几乎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意思。而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批判性思维就是把知识的表象和本质区分开来的能力。理清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探讨如何培养这项关键的能力。
1、你的论点有什么支撑?
对我而言,批判性思维的启蒙来自于我的大学堂人文通识课:“哲学视角下的人文学科”。
6年前的秋天,芝加哥大学 Wiebolt 教学楼的103教室里坐着18个刚刚入学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在安静地盯着眼前的书本,偷偷用余光打量未来的同学。教室里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直到一个穿着黑色卫衣的年轻学者走进了教室,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带到了他的身上。
Wiebolt Hall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年轻学者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走到了黑板前,用粉笔写下了一个问题:“强权是否就是真理?”
反对的同学们纷纷开始抛出一些熟悉的词汇——人权、自由、平等——而支持的同学们则开始假设如果纳粹德国赢得二战之后,世界的价值观会有怎样的变化。年轻学者耐心地听完每个同学的回答,把同学们的回答一个一个地用“前提 - 结论”的方式总结成三段论,写在黑板上。
“这些前提条件可以保证结论的成立吗?”
结果是,经历了仔细的检验之后,每个同学都没法在逻辑上自圆其说。我们尴尬地发现,虽然我们每个人心中有强烈的想要证明自己观点成立的欲望,但在证明自己观点上却无从下手。
年轻学者笑了笑,“如果你的观点在逻辑上不能成立,怎么说服别人呢。”
这是我大学生涯里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尽管我学到的道理回过头来看并不深奥:我开始理解观点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学会给自己的观点提供合理的支撑。在我的人文通识课上,这是一件持续整个学期的事情。
整个学期,我们在课程里讨论了不同文学和哲学作品里面对“公正”这个概念的定义。对于我来讲,每一次开始阅读新的一本书都是一次兴奋的、触电般的体验。
对我而言,“公正”曾经是一个简单的、理所应当的概念,我从来没有想过这还是一个可以被思考的对象。但在这堂课里面,我才真正体会了这些被老师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传授下来的概念背后的复杂性。
2、批判 = 反思
回到国内后,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是:西方传统里的博雅教育在中国有多少本土化和适龄化的空间。同时,作为博雅教育的核心,批判性思维的传授自然应是当务之急。但意识到如此流行的一个词语在基本概念上还没有得到厘清,实属可惜。
在可追溯的历史视野内,世界上个定义“批判性思维”的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称之为“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ought)。他的定义如下:
“ (反思性思维是)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知识所采取的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约翰·杜威(John Dewey)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改革者
杜威认为,人和物体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人可以自我革新,而物体一成不变。物体的改变只能受到外在的影响,而人自我革新的方式在于积极、主动的思考。但是,主动的思考不等于主动的知识学习。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如果不具有把自己和知识分离开来的能力,那么跟被动的物体没有任何区别。
所谓反思性思维,就是一种能够把知识当做对象反复锤炼的思维模式。对于任何一个观点,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的反应不是“我需要找到正确的理解方式”,而是“作者的这个观点有什么支撑”、“这样的支撑是否合理”。能够问出第二种问题非常可贵,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们普遍缺乏这种把文本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与之对话的能力。
3、与经典著作平等对话
我们曾经在 Homer Project 里教过学生阅读《独立宣言》。这篇文献的观点人尽皆知:北美殖民地应当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出来。但阅读《独立宣言》的目的并不是了解这个的结论,因为答案在初中历史书上已经写得明明白白。同样地,阅读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并不是为了了解葛底斯堡战役;阅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并不是为了了解1963年夏天的民权运动。
让高中生阅读这些经典文本的价值在于:它们用细小的假设和完整的逻辑构建了一个个的观点。而这些被假设和逻辑支撑起来的观点都是值得用批判性思维来进行检验的对象。
我教我的学生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一段一段地分析出《独立宣言》里的段落。慢慢地,他们开始读懂“我们认为以下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对幸福的追求”这一条的宣言是为了证明“一个践踏人的基本权利的政府应该被推翻”。
而《宣言》不厌其烦地列举了27条英国国王的暴行——包括未经许可的增税、在殖民地驻兵、拒绝殖民地的司法独立——是为了证明“英国政府的统治在践踏人的基本权利”。以上两个证明得出一个逻辑严密的推论:英国的殖民统治应当被推翻。
用细读的方式去探究文本观点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就是从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自然而然地,我的学生开始思考和质疑:《独立宣言》所说的权利是否真的不可剥夺?作者的指控是否足以构成暴力革命的理由?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之后,他们开始学会对文本发问,去跟文本进行对话。
大学课堂里的学习并不是“学术观光”。进行任何方面的学术探索,最重要的是意识到任何学术话题都发生在对话之中:一门学科的历史是由不断的知识颠覆组成的。寻找标准答案的学习思维在这种环境下并没有意义,我们也一贯反对这种思维。
说到底,杜威“反思性思维”的概念点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是教人思考。培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反思比起单纯的知识传授来要重要得多。这其实代表了西方的教育思想传统里重要的一环:把“育人”当成教育的目的。
早在1867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就在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开学演讲上指出,大学的目的不应当是单纯的技能培训,而是培养“具备能力与涵养的人”(capable and cultivated human beings)。
把一个人培养成能够面对任何知识挑战的思考者,这是严肃认真的教育应该具有的目标。
4、怎样提高批判性思维?
关于批判性思维,还有普遍的一个误区: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够是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问题。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美国,很多学生也并不懂得批判性地检验复杂的观点。
实际上,在良好的引导下,简单的文本阅读也可以做到很多提升。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一个让学生能够保持开放性思考但掌握正确思考模式的课堂。只要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开放但尖锐的互相质疑,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是比较自然的。这件事并不神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课堂里实验性地教过学生一些思维工具,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观点的逻辑细分和细小观点是否成立的检验。就像之前提到的《独立宣言》细读一样,我让同学们从大观点细分为小观点入手,一点一点考察观点之间的支撑是否成立。
做到这一点需要理解以下几个步骤:
1. 什么是前提假设和结论
2. 什么是逻辑上严密(logically valid)的观点
3. 什么是逻辑上可靠(logically sound)的观点
4. 该观点成立的前提下,可衍生出何种逻辑推论
学会这些基础分析方式之后,文本检验下的作者的意图自然变得清晰起来。只要明白了复杂观点的基本结构,就可以发掘出许多文本的字面意思之下的洞见。同时也正如预料中的一样,掌握批判性思维对同学们写作的深度也大有提升。
事实证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分析指引,一个高中生也可以拆解亚当·斯密和尼采这样的思想家的复杂观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批判。
在这层意义上,掌握批判性思维也是对作品去神秘化的过程。而这恰好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关键一步。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的态度:不去害怕有名的作者,对知识进行无畏的探索和质疑。
5、最后,针对SAT考试,这里给推荐两种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1、美国本土学生来提高批判性思维的书籍推荐
这一套书是美国中学广泛使用的教材,其中设计了针对批判性阅读和写作的讲解和练习,内容详细,美国中学生就是通过这样一套书的学习来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而当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时,新SAT考试取得高分当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这套书的名字叫Elements of Language,是由美国最负盛名的教材出版商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编写,一共7本书,从6年级的Introductory Course到12年级的Sixth Course,将关于英语阅读与写作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一网打尽。
每一本书都分为两部分:部分着重在宏观上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比如对各种文体风格的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从微观上来处理写作,比如对字句推敲、段落布局、标点符号的详细讲解。这套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文章类型和涉及话题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在训练阅读和写作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
文体细化,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以议论文这一文体为例。6年级的Introductory Course讲的是比较和对比,符合刚升入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到了7年级的First Course就引入了论述某一事件优劣势的议论文,而到了12年级的Sixth Course就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就一个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然后推论出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
文体多样,涉猎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名人自传体的回忆录,也有虚构的小说节选;既有广告新闻,也有电影剧本;既有政论性文章,也有历史研究文献;既有客观严谨的科学小品,也有想象力丰富的科幻作品。然后学生要做的不是看个热闹,嘻嘻哈哈,而是沉下心来去分析,为什么作者要如此安排段落,作者是否成功地传递了他的观点等问题。
在这样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中,学生辩证性去看待他人的观点和陈述,不盲信任何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其实就是新SAT改革的目的所在。
2、对比阅读,了解不同的观点
做交叉对比阅读也是一种很好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方式。交叉对比阅读即针对同一主题或事件,选取多篇不同观点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学习作者的论证思路,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怎样寻找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呢?
大部分常见的话题文章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一个简单方法是,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主题+文章来源”,可以找到很多同主题文章。例如我们在读完一篇关于 affirmative action(平权运动)的文章之后,还想了解其他作者对这一话题的看法,可以搜索 “affirmative action 文章来源” ,比如搜索 “affirmative action the economist” 可以找到《经济学人》对平权运动的一些报道:
搜索“affirmative action the new yorker” 则可以看到《纽约客》上的相关文章和评论:
可以看到,《经济学人》上的文章大多在反对平权运动,而《纽约客》则对此持支持态度。对比阅读这几篇文章,感受不同观点的碰撞,你会对这一话题有更深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尝试和努力,需要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平时在阅读学会分清观点和事实,避免常见的逻辑谬误,多倾听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关于申请美国研究生奖学金的经验!申请美国研究生奖学金要是没有充足的申请经验,一般都会落选,所以一般初学者不会考虑申请奖学金,除非是已经蓄意已久,那么胜算也会比较大。现在不用担心了!下面沈阳新航道学校小编为大家总结的申请美国研究生奖学金同学的经验,留学小白也可以轻易收获大额奖学金!
一、申请美国研究生奖学金要避开这三大陷阱
陷阱一:名称非常官方
有部分不法分子往往设立带有“Official”“National”“Government”等派生词组成的服务机构或公司。所以大家在选择奖学金服务机构时,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清楚他们是不是正规公司,能否值得信赖。
陷阱二:预付申请费
申请美国研究生留学奖学金基本是不需要预付任何费用的,如果有也会在学校官网说明的。据悉,有的学生在申请过程中,被要求预付一定金额的申请费,付完后相关网站就杳无音讯,不仅没有申请到奖学金,还会损失掉一笔钱。
陷阱三:空头支票
有些机构会设立条目清晰的奖学金,流程非常明了,同时要求预先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和押金,保证成功申请后押金返还。但在评审过程中,故意设立过高的衡量标准,使所有的学生都没机会申请成功。如此一来,收取的费用就中饱私囊。
二、申请美国研究生奖学金自己要达到什么条件?
1 、学习成绩
申请人的高中成绩或是大学成绩均采用两种形式来表现,一种是 GPA 即“平均成绩点数” ; 另一种是“ Rank ”,即“毕业名次”。这两种形式是美国大多数学校衡量申请人学业成绩的标准。
2 、标准考试成绩
美国大学把申请人“标准考试”的成绩作为评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其中 TOEFL 考试是一种语言能力的考试,它仅作为一个基本要求,即要求应达到所申请的美国学校 TOEFL 的分数线,但对申请奖学金资助没有实际上的帮助。 gre 、 gmat 属于能力测试,其分数反映的是考生学习、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奖学金资助的标准考试。
3 、学历
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以上级别的奖学金资助,要比申请本科奖学金容易得多。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如果申请人在国内已经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再申请美国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会占有很大的优势。许多申请人往往大学未毕业就着手准备出国申请,以便毕业后立即到美国继续深造。
4 、所受的奖励与荣誉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获得的奖励荣誉去了国外就没什么实际的用处了,实则不然,学生所受的奖励和荣誉是学生能力杰出的具体表现。除了校内的一些奖励外,校外的社会荣誉、大型学术竞赛或活动的奖励、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这些都对申请奖学金有帮助。
5 、工作经验
美国大学不仅关心学生的学术能力,也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如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占有很大的优势。理工类专业对申请人工作经验的要求, 一般涉及的是设计、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如果学生想申请助研金和助教金,具有助教与助研的工作经验则很有必要。想申请研究生奖学金的小伙伴就要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了。
三、美国研究生申请奖学金哪种类型比较难?
助学金是金额非常高的奖学金之一。一般情况下,如果获得了一所学院授予的助学金,就等同于获得全奖,除了费杂费、住宿费、保险费、书本费之外,助学金还会提供学生一定金额作为其个人消费费用。助学金在申请过程中竞争尤其激烈,一般除了要求较高的TOEFL,gre或gmat成绩外,还要有较好的GPA、推荐信和个人陈述等。这些材料的准备要凸显你的与众不同,才能顺利地拿到全额助学金。所以难度可想而知!
接触过托福的同学肯定为这样的一堆词感到抓狂过:Cambrian Devonian Permian Cretaceous Pleistocene… 作为托福里的小白,我们锲而不舍地在词典里查过之后,知道他们都是代表地质时期,于是我们铭记在心:都是专有名词,不用背。托福官方曾给我们承诺过:托福的考试内容是无任何歧视的,无论你是学什么专业,只要认真研究托福,什么内容的材料都难不住你。但其实事情的真相是这样吗?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来研究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吗?对地质类颇有感触的同学一定知道TPO15-L2,里面高频出现三个地质时期:the Pleistocene Epoch,the Holocene Epoch,the Anthropocene Epoch。次听到这篇讲座的同学肯定反应不过来这是什么意思,导致听起来感觉好难,完全不知所云。但是了解的相关背景的同学就会好很多,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地质时期都是什么?
我先用两张图片展现给大家地质上的时间顺序以及发生的相关事件,然后再详细进行解说:
其实托福里面涉及到的所有背景概括起来不过上面的两张PPT而已,同学们要记住一点:黑色部分是为了展现整个框架,是TPO里面不会涉及到的内容,而红色是需要我们牢记在心,甚至连英文都要快速反应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相关内容:
地质时期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农历与公历,他们是地质学家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和命名的,像等级划分一样,从最顶层到层依次是:宙、代、纪、世、期、时。宙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隐生宙已经过去,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显生宙,但是此内容不考,了解即可。显生宙分为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他们三个时期很重要,对应的英文同学们要记住,尤其听力中提起要达到快速反应,他们是谁呢?阅读TPO8-1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里面提到过这三个时期。代下面分为各种纪,古生代已成为过去时,但是TPO还是会不停地拿出来考,它以寒武纪为首,中间经历奥陶纪、泥盆纪等,最终以二叠纪标记结束;中生代也已经过去,它主要就有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相信这三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只要提到恐龙,肯定会提到侏罗纪和白垩纪,我们阅读和听力里面都有恐龙灭绝假说,提出各种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最后大家普遍认为是小行星撞地球导致的,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做这种我们了解的文章背景时会容易很多,这也是我给大家普及地质时期的原因:希望同学们看到或听到类似内容会变被动为主动,因为自己了解过而更有动力做下去。新生代是我们所处的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纪都不考,只有第四纪下面分为更新世、全新世,人类世是近期才提出的一个新名词,至于它是不是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第五纪还有待考证,听力TPO15-L2中明确提出,只有未来的地质学家才能确定什么时间才是人类世的开始。
上面只是为大家梳理一下地质时期的框架,我们真正需要牢记在心的是每个时期对应的英文单词和相应事件,单词大家自己去努力吧,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
古生代主要会提到的内容以寒武纪为主,而这一时期的生物主要是海洋生物,寒武纪标志着一个时期的开始,所以发生的事件就是生命大爆炸,如果大家了解这部分内容,那么TPO5-P2The Cambrian Explosion的段会很快地读完,甚至不需要怎么看也知道文章要说什么,那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镜率非常高的一个海洋生物就是三叶虫(trilobite),本想给大家配个图片看看,鉴于本人有点密集恐惧症就放弃了,三叶虫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到寒武纪晚期时发展到顶点。此后,三叶虫从极盛的高峰走向衰退,延续到二叠纪末期时绝灭,没有进入中生代。三叶虫在整个古生代3亿多年的漫长地质历程中生生不息,繁衍出了众多的类群和巨大的数量,三叶虫纲可以分为10目,其中包括球接子目(Agnostida),也是在我们阅读的内容中提到过的一个物种,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就是三叶虫的一个分支而已。而TPO44提到的泥盆纪发生的事件就是海洋生物为了生存向陆地过渡的一个过程。二叠纪是古生代的结尾,所以预示着大部分动物的灭绝,也是地质史上的一次灭绝,95%的海洋生物死掉了,75%的陆地生物也灭绝了。此内容在TPO35-L4 Permian Extinction的讲座里面有提及。
紧接着来到中生代,也就是恐龙时期,或者爬行动物主宰地球的时期。二叠纪后面是三叠纪,这两个时期会提到大陆漂移假说,其中提到比较多的是“盘古大陆”或者也叫“泛大陆”(Pangea),这一名词是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来的,大致内容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那就是“盘古大陆”。随着岩石圈板块的移动,“盘古大陆”分裂开来,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此内容在托福听力TPO31-L2里面也有提及。侏罗纪时期也就是恐龙称霸陆地的时期,而白垩纪又标志着一个时期的结尾,所以还是有物种灭绝,而恐龙就在此时灭绝,原因会考,上面提到了。
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时代,也是我们-人类统治的时期。它以更新世为首,这一时期我们人类进化到了现在的模样,但是常会提到的背景为冰河时期(the Ice Age)和间冰期(Interglacial Period),也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更新世也会出现大灭绝,主要是巨型动物(megafauna),听力里面TPO22-L3提到了Pleistocene Rewilding,即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建立栖息地来恢复更新世时期的一些物种,防止濒临灭绝的巨型动物彻底消失。全新世也就是人类繁荣的时期,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地球环境,有人提出我们已经处在了人类世,但结果目前无法确定,引用听力里常考的一句话“Only time will tell us.”
不仅仅是听力,阅读里面类似的内容也很多,相信很多同学最开始都被TPO8-1的那篇文章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震慑过,它是这样开头的:
我们再来看:
这是TPO5-2的文章The Cambrian Explosion里面的段,虽然文章给你解释了这一大段帮助你理解了什么是the Cambrian Explosion。我们再来看:
这是TPO19-3 的Discovering the Ice Age,提到了Pleistocene epoch,当然,后面更新的TPO也不甘示弱,例如TPO44-1 From Fish to Terrestrial Vertebrates提到的Devonian Period:
同学们会发现其实地质时期的内容贯穿了好多托福阅读、听力的材料中,如果大家不了解相关背景,听起来肯定会一头雾水,但是在我普及完相关背景知识之后,大家听起来会顺畅好多。
好了,以上就是给大家普及的地质时期,希望同学们看完会觉得心里通透很多,以后再读到或者听到这样的内容不会逃避不会瞎蒙,而是用自己已有的了解去应对相关题目。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我们才能快乐地战胜托福!
大家都知道托福当中最难搞定的就是听力部分,而对于听力来说,如何记好一篇用的上的笔记,成了同学们心中最重要的问题。
那如何才算用得好又有效的笔记呢?如果一篇笔记真的事无巨细,恨不得写满单词,就能称的上一篇合格的笔记吗?难道托福官方就想考查同学们的速记能力吗?
下面就跟老师来看看,千万不要想当然的去记听力笔记啦。
才不是唯笔记独尊!
笔记是托福听力考试当中一个重要的辅助,但如果真的有同学认为托福听力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一定要记笔记的话,那你可大错特错了。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仔细想一想,新托福听力主要考的是什么? 能够听懂才是新托福听力解题的关键之所在,笔记这个东西只能算是官方默认的一个辅助选择。
想一想是不是曾经有过这种情况,考试中,有一段内容听懂了,所以就没有记在笔记上,而是记在考生的头脑当中,如果刚好考到这部分的内容,说不定就可以回忆得出来内容,并且能答对题。但如果某段内容没有听懂,而笔记当只记了几个单词,如果真的考到了这部分内容的题目,就不一定能答得对题了。要知道ETS对新托福听力的考察旨在听力的理解,即你有没有听懂意思,而不是考察大家是否了解这几个词。
由于听力内容只放一遍,而记忆有限,不要能每句话都记下来,只能记某个词或者几个词,显然是不够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清楚这些,你才能理解题目的意图,并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所以说太达注重托福听力笔记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才不是记得越多越好!
很多同学在听力考试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笔头一直动个不停,力求写下每一个单词,结果却发现自己对于这句话什么都没听懂。因为人的大脑只能同时接收一个信息,如果边听边写,那么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错过了文章的内容,只记下了几个自认为关键的单词,而这些并不能帮同学正确的解答问题。
当然可能部分同学说我游戏打的好,手速没问题,可以快速的记下一个句子。但是想想,一句两句有可能,如果想整段整段的记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手速肯定是跟不上语速的。而且如果笔记记得越多,反而不容易找到句子的中心思想,这对听力的理解是非常有影响的。如果大家在复习时发现某题没有听到,但在重听的时候却听得非常的清楚,那么这时你或许会发现你漏听的内容可能对你来说是非常简单的, 那么只能说明你的托福听力笔记记得太多的缘故。
才不是记在笔记的就一定有答案!
记托福听力笔记的时候,要根据老师上课所讲的方法来,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笔记内容当中一定就会有答案, 事实却不是这样。如果托福听力笔记可以帮助回忆起和考题相关的内容,哪怕这些内容并没有记在草纸上,那么也可以说这个听力笔记是有效的。
那么你要记什么样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回忆起托福听力的内容呢?
托福听力笔记必须要条理清晰,要能体现听力文章的主题,以及主题下的各个核心分论点,即主要讲什么,主要在讨论什么等。因为这些内容-主题及分论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分论点里的发展也都具有逻辑性。
所以听力的答案并不一定真的明确的写草纸上,才是巧妙的藏在笔记中,通过笔记回忆起文章的的内容,准确的找到答案。
所以,托福笔记真的只是辅助作用,只有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听力笔记中的提示,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托福听力部分。
官宣一件教育圈儿的大!事!件!
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昨日(1月15日)联合发布
雅思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简称CSE)对接研究结果:
作为强调沟通为本的英语考试,雅思考试注重听、说、读、写四项英语能力的考查,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同样也以语言运用为导向,此次的对接标志着中国英语语言能力标准正式与国际接轨,中英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此外,对接结果为中国英语学习者, 各类教育机构及成绩使用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于英语学习者:
已获得考试成绩的学习者,可参照量表对应等级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描述语,更详细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获知要学会用英语“做什么”才能进一步提高,从而确定学习目标。而尚未参加考试的学习者,也可以通过量表对应等级的描述语进行自我评价,以更合理地选择适合的考试项目、规划考试时间,对可能取得的成绩更加胸有成竹。
什么是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
为促进中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的新时代人才,国务院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明确要求。其中,研制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量表是面向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标准,于2018年2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其英译版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发布。
量表依据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力的实证研究数据,同时充分考虑各学段的需求,将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分九个等级。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构建了多层级的指标体系,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详实的描述,为促进英语教、学、测的协调发展及多元评价提供支撑。
您可以访问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各等级描述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9/s229/201804/t20180416_333315.html)
雅思、普思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
对接研究项目
2016年12月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英国时任教育大臣贾斯汀·格林宁在上海举办的中英别人文交流机制大会上,签署了《中英教育合作伙伴框架行动计划》。其中提出,为了推动中英两国英语能力标准的沟通衔接,两国将合作开展多项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研究,并指定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负责该合作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
雅思考试与量表对接合作研究项目于2017年初正式启动,历时两年顺利完成。研究团队成员来自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校、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的知名专家学者。为了保证对接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研究团队借鉴国际语言测试与语言能力标准对接研究的经验,采用专家判断和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收集校验证据,注重结果的科学论证过程。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全国多个地区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此外,过去两年间,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基于对接研究合作,先后在多省市联合举办了国际英语测评研讨会,与数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量表的内涵及应用、以及量表与国际测评体系对接研究对中国英语教、学、测的意义。
雅思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体现了量表的应用价值,树立了语言测试与量表对接研究规范,有助于探讨不同地区英语学习者语言学习规律与学习模式,为教育开放做了一件大事,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为语言教育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
STEM专业始终是中国留学生的心中爱,在留学热门专业中,都是能和商科专业一比高下的热门专业。那到美国留学,有哪些学校的STEM专业比较呢?沈阳SAT培训机构调取了福布斯榜数据来让你知道!
有关STEM
STEM指的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TEM课程内容要点是提升学生们以下几点的文化教育:是科学素养,即应用科学知识(如物理学、有机化学、生物学和地球空间)了解大自然并参加影响大自然的历程;二是技术素质,也就是说应用、管理方法、正确理解和评论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质,即对工程技术设计与开发经过的掌握;四是数学素质,也就是说学员看到、表述、阐释和处理多种多样情景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福布斯统计分析了全美国STEM专业性最靠前的25所高校。第1名是MIT,全美综合类大学排在第4。MIT的高排名是建立在大学毕业生的岗位成功上。依据美国联邦政府的高校记分卡数据库显示,MIT的大学毕业生在入校10年之后,平均收入94,200美金。据PayScale的统计分析,MIT的大学毕业生在岗位初期薪酬就能够达到81,500美金,但是录取人数却只有8%,申报十分艰难。
这25所院校中,也是有录取率达到50%的学校存在的,它们是波特兰大学、德雷塞尔大学、利诺伊斯理工大学、克拉克森大学、罗斯-霍曼理工学院和和密苏里科学技术大学。以上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在入校10十年后的薪资也能够到达68,000美金。如何,有没有很期待?
绝大多数STEM大学都分布在美国东北部,特别是纽约州。虽然加州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十分大,但却只有加州理工学院和哈维穆德学院入选。
最后,为大家奉上详细榜单:
1月5日托福独立写作题目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should be shared by all countries worldwide, and no government should keep them secret.”
写作范文
Introduction
【心里确定好立场,创造“画面”:现实情景、历史事实、个人轶事,为立场做铺垫】→ In astronomy, a star may be discovered, and the discovery may be reported to the world as it is confirmed. In medicine, a treating chemical may be found, and the finding may be made known to all. ← 【故意两个句子的句式相同】 Unfortunately ,← 【故意没有用however,但是表达了转折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立场:“不分享是不幸的”】it is not unlikely th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withheld. As this may create profits for those governments thatkeep the finds in their private possession, this is a loss for the entire humanity. ← 【进一步明确立场,并且在前半句暗示了让步】
Body
【先对应开头段落里最后一句话所表达的让步】→ It makes sense that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possess the discovery exclusively, since the economic gains may be soimmense that it cannot afford to share the secret. Without fully appreciating the probable tremendous economic appeal, it may be unfair to condemn this consideration. In addition, a secret may be kept for other reasons, for example, homeland security and military advantage. However, countries should actuallyadopt a rather global view. ←【经典的短句法】 One country alone may not be able to fully utilize the discovery on the economic level, and some discoveries may play a bigger role: they may contribute to world peace, beyond regional security. ← 【立论的thesis statement】
The first instance where shared information can create greater benefits is that one country's astronomical discovery may help the one country'sagrarian economy to generate profits. However, the profits may soon reach the limit since the discovery is used only locally. Instead, if the information is known and utilized worldwide, the world's agriculture may develop as a result of all countries' synergy, and even the smallest divided portion of the profits generated may be greater than the profits exclusively owned by the one country. 【定语的组织是难点:斜体下划线的部分】
Second, a finding in physics may be used for the discoverer country to make super weapons. Armed by the weapons, the nation seems secure and safe.However, history has shown the opposite. ←【经典的短句法】 Having the advantage however lead to no peace but war, which threatens every country regardless of the military strength. Instead, the finding should be shared, and the advantage, the hazard, is eliminated, and a balance may be maintained. Peace is more likely, therefore.
Conclusion
To see things in perspective, when a principle, an equation or a chemical is discovered, it should be celebrated by the entire humanity. Borders should not matter. ←【经典的短句法】
2018年综合口语题
18年综合口语题的趋势是稳中有升。“稳”是指题型并没变化,甚至出题规律和往年也很一致。T3和5还是考察对校园生活对话听力的信息概括,T4和6还是考察学术性名词和讲座的信息概括。但是“升”指的是综合题难度有变化,当然是变难了而不是越考越简单啦。下面请各位考生跟着笔者来对去年托福考试,特别是口语的综合题T4和6部分来做个年终深度盘点吧。
TASK 4&6考过的主题从高频到低频
依次是生物>商业管理>心理>社会学>其他
可怕的是生物学讲座现在不是最难的了,未知的其他项比如TPO中从未涉及过的主题才让考生心慌慌。例如,2月4号第四题考的教育学Hurdle Help和3月11号的社会学 --伪科学 pseudoscience;还有4.21的TASK 4的阅读背景,众多阅题无数的小伙伴们表示以前没见过。来见识一下吧4.21 T4 Reading -- cultural preadaptaion:人们迁徙的时候可以成功的把他们的生活方式带到新的地方,而且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两个地方气候similar的情况下。
例:俄罗斯的农夫搬到北美去,需要在当地种植crop,他就用他以前在俄罗斯的方法来美国种而且成功了,crop的种植成功移植到了新的settlement,新定居地和之前的相似,原来的策略适用。
呃,这题目
好,那么让我们忍住悲伤,总结一下18年综合任务TASK4具体出现了多少个让考生踩雷的讲座,又有多少场是和TPO难度差不多的主题呢?
回顾18年的口语刘老师总结一共考了大约10篇左右的动(植)物,12篇商业(营销),13篇心理学,2篇社会学,1篇教育学和1篇生物化学相关的主题。
经典主题Biology在去年还出现过旧题重现,比如18年的场托福01月6日的 T4 考的trophic cascade,讲的是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会影响下级的动植物,一级一级从而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刘老师清晰地记得在新航道集团使用的托福口语教材基础版的第二章里有非常类似的一道题目,上过强化段托福口语的同学在课上肯定都做过的。所以在常规选项动植物,商业和心理学科目外,在8.25号那场的TASK 4考的是新概念-生物化学,举的例子是两块草地的对比以及10.20那场的TASK4考的也是新的概念--一种过滤污染物的方法。所以还在备考19年的考生们除了还是刷TPO里的动植物,心理和营销的T4外,也要注意到ETS出TASK4题的新动向,即跨科目的主题比如生化或者环境气候。
接下来是同学们都担心的第6题。去年ETS一共出了24篇生物主题,9篇商业营销主题,6篇心理主题及4篇其他主题的第6题。年初的01月27号的T6考了 small business的好处。例子是small clothing store️。跟顾客密切接触 知道他们的喜好️,所以做改变更加灵活。听力本身并不难,而且small business的话题和下半年的一道独立任务Task2很相似,教授的观点和例子刚好可以拿过来用哦。生物类的T6还是围绕着自然界小动植物们如何躲避捕食者,如何适应新的或严峻的生长环境,如何伪装自己,以及生物如何获取食物的2种方式或现象来展开。这些也是TPO的T6常见的场景和主题,比如生物通过Disguise来隐身这个概念出现在去年7.8号的第6题,考了植物两种适应环境来隐身以防止自己被动物吃掉的方法,1)适应环境让动物看不见它。2)利用另一种颜色。下半年的10.27号又考了 T6 动物的camouflage伪装术。对应的TPO 口语中相似题目有TPO13和27等若干篇。下半年的托福考了若干次少见的主题的第6题,比如9月8号的T6 考了环境相关 -- 可持续发展的保护鱼类的2种方式。9月16号的T6也是生态环境类,考了Wildfire森林火灾对土壤的2种影响。
在2018年的年尾11月11日和12月1日的两场考试竟然重复了考了照片艺术的主题--“改善照片的两个方法“。最后一场考试第6题考了宏观经济的相关内容。刘老师在此提醒大家:下半年的考试对同学们出分和申请有着重要意义,ETS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从以往的规律看,下半年的题目,尤其是写作题,通常不会很偏。因此大家考前看机经,根据回忆的题目构思文章的布局。并且多关注口语机经也会极大的帮助考生们做好准备。
18年托福考试总结
18年上半年尤其是345月份,托福考试的难度暴增,特别是阅读和听力的加试部分都令人绝望,混在正式试题中难度和风格都极其相似根本无法辨别,只能认认真真的啃下4篇阅读或者3个section听力。
比如3.31 的综合写作出现了全新的考察模式,不再考两个观点的碰撞,而是出现了问题与solution相结合的方式,请同学们注意,同时在模板使用上要做出改动。4.15 的考试ETS阅读再度放出了关于中国历史人文类篇目的考察,之前还考察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汉代墓等等。再比如5.12 的托福听力不大友善,除了题目越来越绕的出现大量听懂文章做不出来的情况,这次的考试又出现了英音讲艺术的文章(其他口音出现在艺术类文章的概率较大),或许这也正预示着我们要做好遇到在未来的托福考试中其他口音的准备。
总体来看,2018年全年雅思听力考试不论是从题型还是场景上说,都是中规中矩的一年。但如果我们逛微博、关注雅思的话,应该发现,2018年,有好几场雅思考试都难到上了热搜。
这个一方面可以侧面说明雅思考试在难度上的增加,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是我们的考雅大军在逐渐开始壮大。而2018年的考试情况能为备考带来哪些提示呢?下面的图文将为大家逐一分析一下2018年雅思考试特点和难点,并以此为依据做好对2019年考情做一个预测。
一.总体考情
首先看下面的图,做了2018年的总体题型分析:
这里能看到的是,题型的出现频率依次是:填空题依旧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剩下的第二高频是单选题,有1/5多一点的份额,然后分别是配对题、多选题、地图题以及其他图形类题目。
而如果对比2017年的题型:
这里可以看到,的一个变动就是填空题的比例有极大的降低,从17年的63%到18年的51%,有将近10%的减少。而选择题中,单选、多选、配对的比例都有提升。对于应考而言,选择题的比例提升,就是意味着难度的增加。做填空题,可以不必听懂整个句子的意思,能抓出关键答案词就行,而选择题对替换的考察更大,大部分的题目是需要学生听懂句子才能做对的。因此,备战2019,需要考生在能力的提升上下更多的功夫。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的变化是地图题的比例上升,而且18年平均每个月有2场会考到地图题,一月考3次的高峰期集中在18年的上半年,具体的18年地图题的考察情况如下表:
因此,18年给考生的一个大提醒就是,如果地图题不是很好的同学,需要重视提升这个薄弱项。另外,18年的地图题出现了两个月几乎每场都考的情况,而且这个高峰在上半年出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19年要预备着地图题“集中轰炸”的情况。
再从场景上看18年的考试情况:
除去“其他” 这个不好归类的场景,频的依旧是常规剑桥系列里有的场景,例如生存类场景里的休闲娱乐,讲各种festival和party的;例如旅游场景。找工作和住宿依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点,需要在备考时做好相关场景词汇的背诵。
而学术场景里的历史、生物也依旧是一个高频亮点。生物话题在2018年谈及的主题包括企鹅,乌龟,青蛙,棉花等生物植物,而历史包括自行车、铅笔、珠宝、商品盐等的历史性介绍。其次值得关注的学术场景就是论文类,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备考核心场景之一,需要在2019年继续给予关注。
这里再对比一下2017年的高频场景,如下:
两者对比,可以看到2017年整个场景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几乎没有涉及新的场景。但是到了2018年,这里浮现出来的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是,除去剑桥系列里我们常常看到的高频场景以外,还有几个新的场景出现在视野中,值得在接下来的备考中关注:比如选址规划类。
这一类是讲对某个建筑或者建筑群进行建设或重新规划。这类话题的了解可以参看剑9 Test3 Section4的underground house;另外学术类场景里还出现了人类学习话题,这里包括潜意识、三种人格、语言学习等。这些话题可以参考剑13 Test2 Section4的 memory话题的。这些话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以前可能是零散地出现,在2018年却比较集中地考到,成为了一个场景类话题反复出现,因此这里要推荐考生,在2019年的备考中做好相关准备,剑桥系列里的每一个场景和话题都不要轻易带过,每一个做完的Section都需要考生做总结并好好查找生词,把该篇听力当做一个背景知识点去掌握和了解。
二.每个部分单独考情
2018年整个题型里Section1和Section4还是符合剑桥听力系列里的一般情况,以填空题为主,具体的情况如下, Section1:
这个需要说明的是,2018年雅思听力Section1的填空题和2017年保持一致,都是93%的比例,虽然Section1依旧是填空题的天下,但是需要考生注意的是,Section1近两年都会夹杂大约3%的选择性题型,因此在2019年接下来的考试,考生也要对Section1的非填空型题型有所准备。
另外,关于Section1出现非填空题的场次,2018还呈现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即使分布非常平均,具体请看下图:
这里体现的是,除去2018年开年套题、最后一套题、年中的一套题,其他时间的Section1都是填空题——这和惯例,Section1是填空题,非常不一样。这应该可以解读成一个信号,即雅思官方对题型的变动以后会更自然更随意。
接下来看看Section4在2018整年的考试情况:
这里的1%是指,去年全年,只有一场考试的4题是选择题,因此这个饼状图可以说非常明确地说明考试的一个主体状态了,即Section4基本都是填空题,考生在这部分的准备中应该还是要全力准备Section4的填空类题型。
最后,当然这⾥也需要进一步提醒广大考生,不能把惯例(例如惯例是Section1要考填空题)当做一定,考到其他题型或者不常见考点,也需要坦然面对,调整好心情。
接下来再看Section2和Section3两部分的考察情况。
首先拿出2017和2018年的Section2的题型对比情况如下:
上面表格里有两处升降值得关注,其一是,填空题的比例明显有下降;其二是剩下所有类型的题目,尤其是选择类题型如配对、地图、单选,它们的考中率都有了明显上升。
而同样类比分析2017年的Section3和2018年的Section3的考察,如下图:
从变化趋势上来说,Section3和Section2一样,选择题比例明显上升,填空题比例明显下降。
如果读者还记得我们最开始总体分析里提到过相比起2017年来说,2018年的选择题比例有很大上升,这个上升其实就是体现在上面的Section2, Section3的题型变化中的。
三.最后综述
2018年雅思听力,如果要一句概况语来总结的话,可以称为 “稳中变难”。说2018年整体考试都很稳,因为:
,题型中规中矩,没有出现剑桥系列里没有的偏题、怪题;
第二,各题型占比依照传统,没有出现某个题型大变;
第三,高频场景依旧熟悉,大部分出现在2018年的考试高频场景也是我们剑桥系列里的高频常规场景;
而说2018年整体考试在变难,是因为:
,选择类题型的占比明显变化,这对考生的听句子能力要求就更高;
第二,地图题的占比明显变高,这需要对地图题不擅长的考生提高做题正确率;
第三,有一些“意料之外”的题型变化,比如地图题出现在Section3中;
另外2018年对2019年的指导意义还在于下面两个时间点:
,地图题高峰考次(一个月考3次)都出现在上半年,
第二,Section1非填空题的考察在一年里平均出现,这里体现的特点是“有高峰,有平衡”,因此以上考试经验能给备战
2019的考生的提醒就是,好好提升能力,调整好心态迎接可能出现在你那场考试里的任何变动。
2018年的考试已经完美收官,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在过去的一年里,雅思考试阅读部分都发生哪些重要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未来的备考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
部分:整体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18年考试的整体趋势。雅思阅读的题型有14 种之多,题型的分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果我们从答题方式上来分类的话,可以把雅思阅读题型分成如下7类:
· 填空类题型(summary,sentence completion,三种图表题)
· 判断题
· 匹配类题型(段落信息匹配题,人名信息匹配题、分类信息匹配题)
· 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和匹配类题型)
· List of Headings
· Summary 选词填空
· Short-answer questions
通过上面的饼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趋势:
1)判断题和填空题总体占到52%的强势比例, 也就意味着几乎每一次考试考生都会见到这两类题型, 而且每次考试所占出题比例还会比较可观。
从British Council官方对于这两种题型的考察重点来看, 主要是考察考生Identifying specific information 的能力,因此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细节的把握,包括最基本的语法点,同义替换的识别以及句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2)匹配类的题型所占比例紧随其后, 22%这样的出题比例意味着每场考试考生们至少会在一篇文章中见到上述匹配题的其中一种。
对于匹配类题型来说,过硬的Scanning和Skimming的能力是拿下该种题型的关键, 这也是出题方想要通过这类题型想要让考生们掌握的能力。
3)选择题也不容忽视。选择题算是中国考生比较熟悉的题目了,14%的出题比例基本上每月到一次肯定是有了, 并且从《剑桥真题系列》来看,选择题的难度总体不低且有越来越难的趋势, 去技巧化的趋势也越来月明显,即具有明显特征的错误选项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对段落文章主旨,作者态度, 段落主旨,观点论证方法等知识点的考察, 请考生们务必认真准备, 提高语言基本功才是解决这种题目的关键之所在。
4)LOH题型,选词填空,简答题出题比例不高。但是比如像LOH题型可能是很多中国考生心中的痛, 而且出现频率越低,不确定性就会越高, 需要同学们定期关注每月考情, 尤其是目标分数要求较高的考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以不变应万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
2017年和2018年五大重点题型的出题比例变化
从上面的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出, 填空类题型和判断题和比例略有变化, 但这两者之间也形成了明显的互补趋势;事实上, 从2013年起, 判断+填空的强势出题比例已经开始显现,到目前为止依然趋势强劲,加之《剑桥雅思真题13》的出版又再一次强化了这一规律,至少在《剑桥真题系列14》出版之前, 考试趋势依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段落信息匹配题和选择题都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也请考生们投入更多精力在这类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的题型中。
第二部分:题型组合
Passage1:判断填空占主流
2018年48场考试中,有42场考试中的Passage1都使用了判断+填空这个组合, 这样的题目安排与《剑桥真题系列13》中的情况非常吻合,其中四套题的篇文章均以这样的组合出现,足见真题对考试趋势的指导性。
不过,虽然判断&填空题考生们已经非常熟悉且练习较多,方法技巧也比较熟悉,但也请务必要小心这两类题型出现交叉定位的情况(会出现一篇文章折返多次定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剑桥真题》中也并非罕见, 需要同学们做好万全的准备。
另外6次考试的篇出现了匹配类题型,选择题,List of Headings题型,这会对考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考试的时候务必提前浏览三篇文章的题型搭配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分配时间。
Passage 2 匹配题和选择题占主导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匹配题,选择题, List of Headings题型是Passage2出镜率的题型了, 其中选择题以单选题为主, 选择题总体的难度有所增加,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具体说明了,这里不再赘述,平日要多加练习,并掌握题干提问内容的类型及特点。多选题整体难度不高,且定位相对较为容易。
Passage 3 搭配组合更多样化
如果说篇文章的题型组合是文中略变, 第二篇文章是难度骤增,那么第三篇文章就比较偏向Freestyle了,整体组合搭配更加的多样化和不可预测, 不过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 判断+填空+选择的组合比较突出,全年有16场考试都出现了这样的组合;从《剑桥真题系列》的情况来看, 通常这样的顺序题型组合出现乱序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大一些,也无形中增加了定位的时间和难度。
· Sentence Ending 题型是Passage 3 的新宠;这类题型在《剑桥真题系列》中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但在去年该题型在第三篇文章中就共出现了8次, 非常值得关注了,这个题型总体难度中等偏上, 选项多,定位多靠同义替换,需要重点复习。
· Summary选词版也是Passage 3的常客,这个题型对考生的同义替换,同根词的识别,句间关系/逻辑的理解要求较高。
在本部分最后,附上重点题型月平均出题次数
第三部分:新旧题比例
总体来说,新旧题比例来说还是旧题占的比例相对多一些,不过近些年新题的比例还是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新题也有老题改编的成分, 甚至有些新题就是《剑桥真题系列》中的某篇文章的类似主题, 所以平时的复习还是以研习真题和增加阅读量为主。
第四部分:2019年备考建议
· 重视真题。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剑桥真题系列》对于考试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切忌盲目刷题,多分析多思考才是王道。
· 9分达人要成为复习过程张的重要补充练习, 在去年的考试中,9分大人的命中率还是比较可观的, 大范围了解相关题材文章是有所助益的。
· 精读练习不可少。精读练习是拿下阅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精读分为两个维度,首先是单词,单词要从同义替换,高频单词和学科类词汇下手;第二就是句子层面,包括句内逻辑,句间关系,句子主干的寻找合并修饰成分的识别都至关重要,精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阅读速度和略读质量的高低。
2018年1月12日雅思大作文题目:体育设施还是购物中心?
“When new towns are planned, it is important to build more public parks or sports facilities than shopping centres for people to spend their free tim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
解析&审题
本题在雅思考试中多次出现,唐老师在《9分达人雅思写作真题还原及解析3》中曾给出该题的详细解析和高分范文,大家可以参考该书187-190页。
本题的核心是:在城里,到底该多规划建设公园或者运动场,还是多建设购物中心?很显然,两者都有利有弊。公园或运动场方便大家休闲,运动,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有利于城市的安静和安全;购物中心则方便大家购物和闲逛,但会让城市显得非常拥挤。在老雅看来,因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有汽车,因此将购物中心建在城市之外,城里则应该建更多公园或运动场。解题关键是认识到,在城外建购物中心,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如果城里有太多购物中心,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师笔记
01
When a new town is planned, there is always a problem to solve: whether should they build more public parks or sports facilities or more shopping centers? Although more shopping malls mayprovide conveniences for shoppers, I believe building more public facilities is a far better choice.
当一座新的小城正在规划时,总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到底该多规划建设公园或者运动场,还是多建设购物中心?尽管更多的购物中心可能会为购物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我相信建设更多公共设施是更好的选择。
解析
(1) 开头提出一个问题:城市规划的时候到底该多建公共设施还是购物中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该多建设公共设施。
(2) Provide something for somebody / provide somebody with something,请注意provide的这两个搭配。
02
More public facilities help people to live a more satisfying life. With a public park nearby, even the laziest person will go outdoors and breathe the fresh air there. People can take a walk in the park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 members, chatting and having a lot of fun. This is of course much beneficial to their health than staying at home, sitting in front of TV or a computer like a couch potato. At the same time, when people are enjoying their time in the park or the sports field, the town or city will become a lot more socially engaged and harmonious.
更多的公共设施能帮助人们过上更令人满意的生活。周围如果有公园,即使是最懒惰的人也会出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人们可以在公园里和家庭成员一起散步,聊天,玩乐。比起呆在家里、像沙发土豆那样坐在电视机或是电脑面前,这当然对他们的健康十分有益。同时,当人们在公园或运动场享受自己的时间,乡镇或城市社交互动更多、更和谐。
解析
(1) 本段论述建设公共设施的好处是为人提供更满意的生活。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其一是能督促人出门活动和呼吸新鲜空气,比起呆在家里对人们健康更有益。其二是人们有地方享受和消磨时间,使得生活更和谐。
(2) satisfying 让人满意的
(3) chatting and having a lot of fun表示伴随,边散步,边聊天玩乐。
(4) socially engaged 社会交往更多的
(5) harmonious 和谐的
03
However, if there are more shopping centres than parks in the town or city, it will become crowded, noisy and dirty. When a street is lined with all kinds of stores, there will be numerous vehicles coming and going, and when shoppers rush into these stores, they will make noise intolerable to the city dwellers. As so many people crowd into a limited space like a shopping centre, the safety problem may also arise. Some people may argue that, despite all these problems, more shopping centres will benefit people by saving their shopping time. This argument does not hold much water, however. On the one hand, having to push your way through throngs of people when shopping does not really save your time; on the other hand, as more and more families have cars, it does not really cost more time if they drive to the shopping centres built in the wider space outside of the town or city.
然而,城镇中若有过多的购物中心,将会变得拥挤、吵闹、脏乱。当街道上排列着各种商店时,将有数量庞大的车辆来来往往。当购物者一拥而上挤进商店时,他们将会发出城市居民难以忍受的噪音。当过多的人挤进如购物中心那样有限的空间时,安全问题也会出现。有些人可能会争论虽然有这些问题,购物中心将会节省人们的购物时间,使他们从中获益。然而这样的观点并不十分合理。一方面,购物时必须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并不真正节省你的时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汽车,开车前往建在郊外更广阔空间的购物中心并花不了他们多少时间。
解析
(1) 本段论述建设购物中心的坏处,包括使交通拥挤,噪音吵闹和街道脏乱;而且由于拥挤购物中心并不真正节省时间,而且私家车使得去郊外也方便(言下之意是购物中心不应该建在城镇中而应该建在郊区)。
(2) be lined with 排列着……
(3) numerous 数不清的
(4) intolerable 难以忍受的
(5) city dweller 城市居民
(6) arise 出现
(7) …does not hold much water ……站不住脚
(8) throngs of people 人群
04
To conclude, I prefer to have more public facilities to shopping centres in a new town. A town with more public facilities is more social, more harmonious and safer, while a town with more shopping centres is noisier, more crowded and therefore less desirable. My suggestion is that shopping centres be built in the suburb of the town/city where more space is generally available.
总的来说,我更喜欢在新兴的城镇有更多的公共设施而不是购物中心。有更多的公共设施的新城镇社交更活跃、更和谐安全,而有更多购物中心的乡镇则吵闹而拥挤,因此并不那么可取。我的建议是购物中心应当建在郊区,那里一般有更多可用的空间。
解析
(1) 结尾重申观点并总结论点。城镇中需要公共设施,会更加和平、安静和安全;而有购物中心则吵闹而拥挤,因此购物中心应当建在空闲的郊区。
(2) prefer 更喜欢……
(3) desirable 可取的
(4) available 可以获得的
7分范文
When a new town is planned, there is always a problem to solve: whether should they build more public parks or sports facilities or more shopping centers? Although more shopping malls may provide conveniences for shoppers, I believe building more public facilities is a far better choice.
More public facilities help people to live a more satisfying life. With a public park nearby, even the laziest person will go outdoors and breathe the fresh air there. People can take a walk in the park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 members, chatting and having a lot of fun. This is of course much beneficial to their health than staying at home, sitting in front of TV or a computer like a couch potato. At the same time, when people are enjoying their time in the park or the sports field, the town or city will become a lot more socially engaged and harmonious.
However, if there are more shopping centres than parks in the town or city, it will become crowded, noisy and dirty. When a street is lined with all kinds of stores, there will be numerous vehicles coming and going, and when shoppers rush into these stores, they will make noise intolerable to the city dwellers. As so many people crowd into a limited space like a shopping centre, the safety problem may also arise. Some people may argue that, despite all these problems, more shopping centres will benefit people by saving their shopping time. This argument does not hold much water, however. On the one hand, having to push your way through throngs of people when shopping does not really save your time; on the other hand, as more and more families have cars, it does not really cost more time if they drive to the shopping centres built in the wider space outside of the town or city.
To conclude, I prefer to have more public facilities to shopping centres in a new town. A town with more public facilities is more social, more harmonious and safer, while a town with more shopping centres is noisier, more crowded and therefore less desirable. My suggestion is that shopping centres be built in the suburb of the town/city where more space is generally available.
(374 words)
建议背诵的句子
1.Although more shopping malls may provide conveniences for shoppers, I believe building more public facilities is a far better choice.
尽管更多的购物中心可能会为购物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我相信建设更多公共设施是更好的选择。
2.At the same time, when people are enjoying their time in the park or the sports field, the town or city will become a lot more socially engaged and harmonious.
同时,当人们在公园或运动场享受自己的时间,乡镇或城市社交互动更多、更和谐。
3.When a street is lined with all kinds of stores, there will be numerous vehicles coming and going, and when shoppers rush into these stores, they will make noise intolerable to the city dwellers.
当街道上排列着各种商店时,将有数量庞大的车辆来来往往。当购物者一拥而上挤进商店时,他们将会发出城市居民难以忍受的噪音。
4.A town with more public facilities is more social, more harmonious and safer, while a town with more shopping centres is noisier, more crowded and therefore less desirable.
有更多的公共设施的新城镇社交更活跃、更和谐安全,而有更多购物中心的乡镇则吵闹而拥挤,因此并不那么可取。
2018年接近尾声,从1月6日到12月1日,中国大陆考区一共举办了43场托福考试。本文梳理了2018年年度听力考情,以期为考生备考提供参考借鉴,对于把握复习方向有所裨益。
一.2018托福听力考情综述
1. 对话难度总体上升,学术性增强
纵观2018年的各场考试,考生普遍反映难度总体有增大的趋势:
其中对话题学术性内容增多,除学术类对话篇数增多以外,还存有在非学术性场景对话中引入学术概念的考题,由此看出ETS增加对话中学术内容涉及面的趋势。从微观的场次来看,有时考生感觉良好,分数一出就怅然若失,而“当时只道是寻常”;听力材料忽而变难又让考生不得不“回首向来萧瑟处”,托福真是希望考生历练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良好心态。
2. 讲座四大学科比例略有变动
今年的讲座部分自然科学占比略大,与去年学科较为平均的状态有些许不同。当然,今年讲座的话题大部分仍是老生常谈的学科内容,认真研究过TPO的考生在理解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此外,也有少部分比较新颖的内容,比如今年在生物学中讲得比较多的仿生学和天文学中讲到的一些系外行星。与以往不同,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出题的增多,这也提醒考生平时对这两门学科需要增加练习和涉猎相关背景知识。
3. 整体语速增快,细节考察增多
今年听力部分语速增快,且考生反映,所选题和细节题与TPO套题相比有增多趋势。例如2月4日的考试中,大部分同学都表示难度较高,有的考生表示听懂内容,但是题目却无从下手,问题刁钻无比。所以,选项设置对考生的语言结构理解也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辨析选项核心词与修饰语来锁定答案,结合听力材料进行信息处理和逻辑分析,是当下考生要不断提升的能力。
4. 口音多样化
托福听力考试中出现不同的口音已不足为奇,虽然托福听力考试是以美音为主,但是曾经也出现过英音和澳音,之前这些口音只在完整的一篇听力材料中占到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在今年3月10日的考试中,托福听力考试中出现了一篇全文英音的讲座,这对于平时不熟悉英音的考生来说,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考生的发挥。此外,在部分场次的考题中还出现了亚洲口音,当然,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毕竟考生以后会面对许多跨文化交流场景。对于不熟悉英音的同学来说,其实也不用过度担忧,只要美音听力够扎实,稍微带一点英音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对于其他口音,笔者则建议考生在平日练习中通过多听,总结口音英语的部分发音规律,这样多多磨练耳朵会为考场的自己多一份从容。
5. 小学科占比上升
除了主流学科之外,一些小学科虽然出现的频率较小,但还是需要引起考生们的关注。例如关于哲学的讲座,主要内容是哲学家关于道德标准的观点。哲学学科的讲座在TPO及历年的真题中都是很少出现的,但由于这个学科的内容整体都偏抽象,使得考生难以抓住讲座的逻辑,导致做题难度上升。此外,与之前相比,材料科学的考察也有所增多,尤其是纳米材料在TPO考题中就有出现过,今年也考了两次纳米相关的材料科学讲座。
6. 学科综合化加强
托福听力各个大学科之间依然体现出了学科上的关联性,比如地球科学经常是连接了地质学和生物学的两个学科的集合体。6月23日的考试中,人类学和地质环境学也挂上了关系。这将对学生的词汇辨音,记忆反应速度有较大要求。
二 .对话考情分析
今年对话的话题比较常规,办公室场景和校园服务场景分布较平均,总体上每场考试都固定会出现学术类和服务类各一篇,但是整体上学术类对话偏多一点(如图一),学术类对话数量和难度的增强,一方面对考生专业词汇量和数量度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对话语速相较于讲座更快,学术类对话对学生的反应与理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下为两大场景的分布情况:
其中,校园服务类场景对话的各个话题的分布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工作兼职类话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其次是校园政策、图书馆和书店场景,之前较少出现的停车类和毕业典礼演讲类型对话,今年也有涉及。总体来看,TPO中出现的对话基本涵盖今年服务类对话的话题。
再来看看办公室场景对话的各个话题的分布:
在今年的办公室场景对话中,学术课堂内容的讨论所占比例,其次是论文作业、选课建议等话题。其中学术性对话的内容有些与讲座考题内容相似,甚至类似于一篇mini lecture。例如,今年考了两次有关“酶”的讲座,以及一篇以“酶”为主题的学术性对话,而这个内容在TPO26的Lecture2有提到过。而且,有些非学术对话也含有小篇幅的学术相关内容,这种非学术讨论突然向学术化转变的趋势可能是一种新的考察动向。此外,这一趋势也提醒考生,考试中出现两篇偏学术型对话的概率可能会增大,对话考题中学术概念的增强也提升了对考生语言理解能力的要求。
三.讲座考情分析
讲座部分,除了在每场考试中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四大学科中分别选取一种特定的学科外,自然科学出现的频率要略高于其他学科,紧随其后的是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与之前不同,从全年考题量来看,生命科学相对低于其他三类学科(详见图四)。
生物类话题
生命科学部分,动物类话题的讲座仍然是主流,宏观上有生物进化与驯化等相关理论;微观上大致可分为动物捕食、防御、求偶、共生等行为特征,其中今年考题中鲨鱼与䲟鱼共生关系的内容在新航道精听课程中就有讲解;在仿生学领域,根据生物结构功能的原理转化为人类运用的讲座有增多的趋势。
建议广大考生们平时多关注相关科普知识,尤其推荐BBC大型纪录片Planet Earth,里面的发音清晰标准,内容生动有趣且紧贴托福考试动物类话题,纪录片里还能学到大量听力中经常出现的动物类学科词汇,可谓一举多得,更是备考的小伙伴们紧张学习中的调剂品。
艺术类讲座
文学艺术类讲座中艺术史仍然是当之不让的主力军,内容涉及绘画较多,其中TPO题材中包含了11月11日考题中的A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以及11月25日的Modern Dance的相关内容; 而有关哈德逊河画派的讲座,在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都有考过,也是新航道真经4练习压中的讲座题目。从图中可知,占比第二大的是文学类讲座,考题涵盖了不同文学流派和作家,而建筑类讲座的占比较以往有所上升。
社会科学讲座
社会科学所含学科较多,从图中可知考频由高到低分别为考古学、心理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哲学等。其中考古学仍然是最热话题,该学科主要包括原始人的使用的工具器皿,对于遗址的考察与猜测,群落迁徙和定居的求证鉴定等等。今年心理学讲座则涵盖了对睡眠、婴儿及儿童成长发育、学习能力和社会教育等话题,的特点是在讲座中进行实验描述,这也提醒考生在做笔记时需要采用对比记录的方法,有效捕捉信息。此外,哲学这类讲座也出现了两篇,可见社会科学中小学科的增进也是考生需要注意的一种趋势。
自然科学讲座
自然科学中,天文学讲座首当其冲,如此高的频率也会让不少考生产生畏难情绪。紧接着是环境科学类讲座,它甚至比地质类型的考题稍多一些,也许ETS通过托福考题的方式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排在地质之后的是今年考题增多的材料科学类型讲座,新能源、新材料的知识仿佛与环保意识一同在鞭策考生勿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当然地理、物理、化学占比较小,但学科词汇往往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不同讲座中出现,这也提醒考生背记学科词汇的重要性。在熟悉学科词汇的前提下,相信即使遇到新的内容,考生也不至于完全听不懂,背景知识终究是辅助,高分还得从“字里行间”中来。
四.备考建议
1. 总结背景知识
正式考试和TPO中已有的学科知识重复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强烈建议考生在考试前,把TPO听力的所有题目刷完并且尽量挖掘和拓展其中已涉及的学科知识。重点关注生物类和艺术文学类,这两个ETS的偏爱的学科,因此平时除了多练习相关篇章,还可以多积累一些此类的学科背景知识。同时,今年小学科的考察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于小学科的复习也不能松懈,需要考生随时关注考情,遇到不熟悉的小学科一定要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今年6月10日的考试中,出现了2017年2月25日的一篇关于环境科学这个小学科的讲座。
2. 加强训练强度
经典加试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考生在听力考试中面临着可能是三个section的题量。有不少考生在觉得三个section的考试量实在是太大了,在正式考试中没有办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因此考生就需要在平时熟悉和适应这个题量的强度。在考前的刷题复习中,要注意用三个section的练习量来进行限时的练习,以前两个section的练习量已经无法帮助我们应付真实考试中听力的强度了。
3. 提高精听能力
从出题方向来看,ETS更加注重对细节的考察,那么考生在平时练习中要更加注意对于精听能力的训练。因此平时练习中除了要熟悉技巧,更要注重基本功的扎实。精听和跟读都不能松懈。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类听力考试中的变化。
4. 语音语速多样化练习
托福听力材料渐渐涵盖不同英语口音,这就要求考生对于不同英语的常规发音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不断磨练耳朵,这样在面对生活中的更为复杂的英语运用时才能更加从容。在平时听广播,看剧看电视节目时可更加留意不同类型的英语,以此来渐渐适应托福这种出题趋势。除此之外,平时训练的时候在把一篇文章的内容梳理清楚之后,还要加速来听,训练自己对于语速较快的语篇的把握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托福听力考试的难度增加已是事实,但只要同学们从总结背景知识,加强训练强度,提高精听能力,增强较快语速的容忍度和多样化语音的熟悉度这五个维度来夯实基础,相信终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各位烤鸭们
2019年1-4月雅思口语题库新鲜出炉!
以下为Part 1的题目
(本文内容为新航道雅思教研组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hink it’s cathartic to run angry? Think againWashingtonpost, Oct. 19, 2016By GRETCHEN REYNOLDS Exercising with unusual vigor while you are enraged or emotionally distraught could be dangerous for your heart, according to a cautionary new study of the types of events that may trigger heart attack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ividually, both strenuous workouts and emotional upheaval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cardiac arrest, but the risk is greatest if you combine them. The study does not prove, though, that running or otherwise sweating while mad is always inadvisable, only that some workouts and some emotions don’t mix well.
Cardiologists have long known that a wide variety of circumstances can initiate heart attacks in people with cardiac disease. Among the events that are tied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having a heart attack: sunrise (you’re more likely to have one on awakening), spectator sports, earthquakes, air pollution, job stress, holidays and, in rare instances, sex. Extreme physical exertion and extreme emotional distress also often have been linked to sudden heart attacks.
But many of the studies examining heart-attack triggers have been somewhat small and geographically localized, focusing on relatively few people within a single country.
The new study, which was published last week in Circulation, instead is international, relying on data about almost 12,500 men and women from 52 countries who recently had experienced their first heart attack. Part of a large, ongoing investigation of cardiac disease, this study was meant to focus on what might have set off someone’s heart attack,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people’s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tates just before they fell ill.
Since the simplest way to learn about someone’s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tate is to ask, researchers affiliated with the ongoing study visited each patient the day after his or her heart attack and went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that included the entries: “Were you engaged in heavy physical exertion?” and “Were you angry or emotionally upset?” The patients were asked to respond yes or no about how they had felt in the hour just before their symptoms began and also during the same hour the day before.
The researchers also completed a standard medical exam and health history of each person. Then they crunched numbers.
Heavy physical exertion and anger or emotional upset were both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having a heart attack, they found. About 13 percent of the people said that they had been heavily active just before their cardiac arrest, with about 14 percent saying that they had been angry or upset. There was quite a bit of overlap: Many said that they had been both active and emotionally distraught before having their heart attack.
Compared to how they felt the day before the heart attack, people had about twice the risk of a heart attack when they were extremely active and about the same risk when they were feeling very emotional. Combining those states and exercising while upset tripled someone’s risk of a heart attack compared to their risk the day before.
Factoring in people’s age, general levels of physical fitness, body weight and smoking history did not change the results.
This study did not look at the physiology involved in triggering heart attacks, but both physical exertion and intense emotions can lead to “increased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says Dr. Andrew Smyth, a clinician and researcher with the Populatio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at McMaster University in Canada and the lead author of the study.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side blood vessels can prompt plaques there to rupture, cutting off blood flow and causing the actual heart attack.
What the findings cannot tell us is what “heavy physical exertion” or “emotional upset” mean in concrete terms, since the people involved were not asked to elaborate on how they defined those phrases and were not offered any guidance by the researchers, Dr. Smyth says.
But presumably, each heart patient was conjuring memories of his or her emotions and actions the day before having a heart attack and then comparing them to those that occurred immediately before the event. So each patient would have defined heavy exertion and extreme emotion relative to his or her experience of them, Dr. Smyth says. In essence, heavy exertion for each person would represent much more activity than he or she had been engaged in the day before and more than was common for that person, Dr. Smyth says, and so, too, with emotions.
In that case, the lesson of this study, he says, is not that any kind of exercise or strong emotion may trigger a heart attack, but that workouts or feelings that are unusually lengthy or intense or somehow exceptionally strenuous, compared to what you are used to, might turn out to be triggers, he says, especially if you combine them.
Of course, no event will trigger a heart attack in someone who does not have underlying heart disease, he says. The plaques have to exist to rupture. But heart disease can be silent. If you have a family history of cardiac problems or symptoms such as shortness of breath or chest pain during exercise or after a heated argument, talk to your doctor about cardiac testing.
Otherwise, you can still use exercise to soothe emotional distress, he says, without undue concern about triggering a heart attack. Running while fuming, in other words, should generally be safe. “But stay within your normal limits,” he says. “Don’t suddenly go twice as far or twice as fast as you usually would.”
不知不觉,2018年的所有雅思考试告终完毕了。雅思官方的中国学生考试情况分析中,写作一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数据来自雅思官方会议)
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也比较在意写作的提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在新的一年里打败这个大怪兽,我们就得了解在过去一年的考试里,频频上了微博热搜的雅思写作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新瓶装旧酒还是写作大爆炸?今天新航道的写作王琳老师将带领大家开启《走进科学之雅思写作小作文分析》。
雅思Task 1概述
Task1是雅思考试写作的部分,因为文章长度要求150词左右,且内容偏向客观图表写作难度相对较容易,被称为小作文。官方考试中以六个类型的数据图表为主分别是:饼图,柱图,表格,线图,地图以及流程图。小作文的写作评分主要以四个方向为评分点:task achievement(审题)/cohesion& coherence (逻辑连贯)/lexical resource (词汇)/grammar range& accuracy(语法)
2018年雅思Task 1考情分析
过去的48场考试中,小作文的六个类别处处开花。其中柱图成为了数据类图表中的一柱擎天,几乎占了1/3的考试频率。它与其他两个同属比较型图表的饼图及表格构成了小作文半壁江山。而变化型图表的折线图相比之下的频率就有点相形见绌仅占1/6。
在此之外,今年比较明显的是多种图表混合类型的增加(主要以数据类图表任意两种结合例如表格和饼图/线图和柱图等)。以及很多同学闻风丧胆的地图和流程图在这一年的考试比重也有所上升,甚至在今年的考试中,流程图出现了除工业生产和动物生长之外的新型文字性叙述型流程图。虽然只考了一次,但是给大家留下了很大心理阴影。
小作文备考策略
因为本身具备的数据和图表信息,小作文无形中提供了很多有话可说不至于难以下笔的便利条件,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经常忽视小作文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候几乎不去进行一定的准备。然而,作为写作板块的重要组成,小作文其实比大作文更能考察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才会在长久的固定形式中不断变换出新的考试难度。有的同学甚至在考试的时候完全不对数据做任何处理,只是一味地列数据。
那么从备考的角度来看,到底应该拿它怎么办呢?其实从官方的评分标准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Task 1写作重点考察内容
Task achievement
题目要求题型及内容的准确陈述
小作文之所以进行图表区分,就意味着每个图表都有自己的角色担当,若果没有把握其中的要点。考试的时候就很容易摸不着头脑胡写一通。通过对雅思官方的题目进行反复地研究之后,雅思考试的数据图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比较类和变化类。
1) 比较类图表:饼图、柱图、表格、地图
既然是比较类图表,就意味着在数据的处理中我们主要进行数值大小的变化于观察。挑选特别的数据类别进行整合。而不能运用变化进行描述。让我们以2018年7月28日的柱图为例。
很多同学在看到这一幅图表的时候,很喜欢连点成线,写的时候还有种今天作文可以上9分的感觉。却不知正陷入审题不正确的大坑中。作为比较型主力军的柱图是数据高低直观的体现,更侧重于男女在运动上的参与度不同,而非变化。
2) 过程性图表:折线图、流程图
与比较型图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程性图表,这种图表更侧重于整体的趋势变化与描述,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留意其数据点的变化趋势及幅度。流程图就需要关注步骤的进展与衔接。
因此在考试中,把握好图表不同的类别是非常重要的技能点。审题是完成一篇好作文的步也是重要一步。
适当文章长度&涵盖图表中所有重要信息与细节
很多同学考试的时候不关注考试要求与时间掌握。尤其是不少同学因为选择的困难和考试的紧张,经常在小作文部分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描述无关数据,不仅浪费时间也消耗字数。其实在小作文写作中要有当选即选,当弃则弃的精神。挑选好典型数据,并对它的细节的进行准确描述目测字数大概达标即可。根据雅思官方的消息,以往比较敏感的字数问题近一年开始雅思考官对这一块的把控已经放宽了要求,这就意味着大家可以更自如地安排字数。所以同学们在写作中更要学会取舍
图表的总体概括
这一部分其实不仅针对同学们的习惯结尾,同时官方也鼓励大家在文章开头或主体部分可以相应涉及对数据的总体概括。很多同学积累了大量套路句拿来就用完全不考虑题目的独特性,往往这时候就很容易被考官视为模板从而导致失分。
在总体概括中,关注图表的信息表达,适当选择大体规律进行总结即可。
Cohesion& lexical resources& grammar
除了整体的把握,想要写好一篇高分的小作文,同学们还必须掌握好其他三个评分标准在写作中的体现。根据的雅思官方会议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将信息分析汇总,给大家总结出了直观好记的备考笔记。
动态型图表
1) 首先需要具备准确的趋势描述
2) 词汇上要求v.+adv. & adj.+ noun. 例:increase sharply & significant ascend
比较型图表
1) 比较级&最的语法知识点 例:more than/less than/the most/the highest
2) 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陈述
过程性图表
1) 连接词的使用 例:subsequently/after that/eventually
2) 被动语态的语法知识点
地图
1) 地点描述的方位与介词使用
2) 地图中的发展与变化(变与不变)
Task 1 写作的特殊注意点
关于总结
1.可以适当选用总结性连接词例:in general/in summary/in conclusion
2. 整体的变化overview可以放在文章开头, 这种情况下可以舍弃结尾。
3. 如果在结尾进行总结,则应避免具体数字的罗列。
2019年雅思写作TASK1趋势分析
从小作文的题型上来说,2019年的数据类型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在现有基础上依然会增加数据处理的难度。比较型图表还是会作为主要的类型出现。在此基础上的混合型图表会作为考试的一个主要的出题方向。
地图和流程图仍然会是考察的重点。尤其是作为非数据类型,这两个图表对于写作的逻辑要求会更严格。同学们要把握好写作的思路与技巧。
2018年雅思口语考试即将全部结束。这一年度一共换题三次,每次换题口语题目难度保持一致。换题换掉上一个题季口语题库约40%的part 1的题目和约50%的part 2的题目,加入新的口语题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口语每一个部分的情况。
部分
今年每次题库题目均维持在30至40个话题的量,1-4月份题库有39个话题,5-9月涉及34个话题,9-12月26个话题;话题涉及日常生活类:媒体交通类,物体类,人物类,抽象类还有必考类这些内容。
第二部分
雅思口语第二部分整年度一共出现题卡大约100个左右,其中1-4月份和5-8月份出现的话题卡居多,分别达到55个和56个题目,9-12月份话题卡数量相对减少,为53个。题卡按照话题划分为人物类,物品类,地点类,事件类和抽象类内容。增加的题目很多都是往年的题目的循环(比如an important plant in your country, a good law in your country)或是今年过往题目的翻新 (比如9月题库a skill that took you a long time to learn与1月an important skill that cannot be learned at school 类似)
换题的同时,我们也发现2018年口语第二部分出现和部分互换题目的情况,比如 saving money出现在5月份题库的第二部分,9月份该话题从第二部分题库中删去,变成部分的题目。
与此同时,今年第二部分变化的一个特点在于限定更多更细化,比如在话题中会出现一些很具体的形容词, 职业或者场景的限定,比如人物类话题出现过knowledgeable person, talkative person,而不是泛泛的interesting 或famous 之类的限定词;还有sportsman, comic actor这些有专业性的职业限定;再比如物体类话题出现过,a piece of clothing on a special occasion 相比较去年话题 your favorite piece of clothing,有一个具体的场景(on a special occasion)的限制,所以题目限定的增加会防止无限制串联话题,考生需要单独练习的第二部分的数量上升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出现的改变是部分考官会与考生争辩,不仅仅只是问问题而已,考生反应考官在问问题时也会故意用从句和专业表达来考验考生,导致听不懂或需要较长反应时间,所以需要考生面面俱到,对于临场应变能力有所要求。这一部分一直是口语考试中大部分学员都会觉得最难的一个环节,也是冲高分的关键部分。2018年口语第三部分,出现的题目划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高频话题,另一类是高频变化。高频话题包括男女问题,科技话题,文化话题,健康话题,教育话题,城市话题等等。这些高频话题与写作考试大作文的很多主题相似,建议考生可以与大作文结合一起准备会更加高效。高频形式包括现状类,原因类,利弊类,对比类,影响意义类,解决方案类,预测未来等常见形式。
虽然口语题目经常更新,但是开口练习才是王道,希望同学们提升考试技能的同时提升口语能力。
在雅思考试中经常会有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取得一个较低的分数,其中有一部分的人是由于在审题上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出现偏题现象,从而导致一个较低的分数。在此,去介绍几种雅思写作题目中常会出现的关键词以此去避免一些在审题中可能会出现的误区。
让我们先去看一道argument的题目Some people say that the Internet provides people with a lot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Others think access to too much information creates problems.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很好回应的 我们可以去说网络是如何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例如,人们可以查阅文献,可以在网络上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网络也给人们提供很多生活信息。比如,新闻,交通,天气状况等等。但对于题目后半部分的回应,经常会有学生选择去写网络中存在的负面信息,例如色情暴力,这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too much。题目中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是过多的(too much)信息所产生的问题而不是负面信息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回应的方向应该是这会让使用者分心,使用者往往被一些额外的链接吸引,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或者是浪费时间去筛选和辨别,因为网络上的信息很多内容并不准确,而且可能相互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审题方向错了的话,写出的内容会跟题目所要求的点有很大差异。
让我们再去看一道a point of view的题型Some people think that getting old is entirely bad in the modern world.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对于这道题目,很多学生看到的时候会觉得无从下手,觉得没什么可以论述的。变老不就是一件坏事吗,因为老了就要面对死亡的威胁,感到恐惧,还会经常出现健康的问题。这种问题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会作为一个题目出现呢?但其实他们并没有抓住题目的关键点—— in the modern world。但雅思题目中出现in the modern world之类的词的时候, 往往需要学生做一个古今对比。例如,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老年人更容易生病。或者现代社会中代沟变得越来越大,老年人一些传统的观念(比如何时结婚)已经不被年轻人接受。导致现代社会老年人跟年轻人之间的不理解越来越多。在很多国家,老年人甚至还要在经济上帮助他们的孩子。那如果要写好的方面可以去写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很多无法治疗的疾病现在可以治疗了,而且治疗过程中少了很多的痛苦。 拥有了一个更长的生命周期,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退休时间去享受生活,比如旅游等等。通过 这种方式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到很多的观点可以去写了。
雅思备考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很多“烤鸭”都希望短期内迅速达到理想目标,于是不断寻找所谓的应试技巧、提分秘籍,但是写作永远是拖后腿的一科,“万年5.5”的魔咒怎么也无法解除。对此,很多考生会归咎于考试客观性,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官方到底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文章,自己的文章是否迎合了考试需求。
很多时候会有同学拿着作文给来看,然后直奔主题:“老师,您看我的作文能得几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非常无奈,无奈于在雅思学习过程中的“本末倒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写作中的“知彼”即为清楚地知道雅思写作到底考什么,以及该如何抓住得分点。尽管写作没有标准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就可以放飞自我随意创作,考生的“大作”中的每一次放飞自我都很有可能使之与“6.0”擦肩而过。所以,不要觉得评分标准不重要,只有抓住要点,才能得到相应的分数。那么,雅思写作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雅思写作考试是一种限制范围较严格的命题型书面语言能力测试。也就是说,该项考试目的不仅要测试考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更需要考察考生在指定任务的范围内使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写作的评分标准有别于其它的英语语言考试。其标准更全面,更综合。每篇文章将从内容完成情况(Task Achievement/ Task Response)、连贯性和一致性(Coherence and Cohesion)、词汇量(Lexical Resource)以及语法掌握的范围和精确度(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四方面综合评判。每一项目各占四分之一权重,并辅以不同分数段的各项指标的详细描述。
因此,对于备考的学生来说,仔细研究评分标准,对5分、6分、7分要求做详细研读,调整自己的写作习惯才能有所提升。我们这里以Task 2 评分标准为例探究一下究竟该如何达到6.0。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Task Response 主要考察的是文章整体完成度,立场,观点及对观点的展开论述,也就是说文章内容越切题,立场越明确,段落解释越细致,分数越高。
所谓Coherence and Cohesion 就是文章逻辑结构,要想写出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首先要明确自己分段依据,是否做到一段只写一件事且每件事互不重复,其次是对逻辑词(如however 等词)的准确运用,还要能够准确使用指代,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同义替换”,最后就是文章结尾一定要能够概括全文,不要照抄前文信息,也不要引入无关信息。
那么,对于最后两项评分标准(词汇和语法),考生一定要保证自己写的内容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词汇上,首先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词汇量来完成写作任务;其次要尽量使用一些比较地道的表达法,但是如果自己积累不够,也不要强行使用,一定以准确传达出信息为主;最后就是要尽量减少书写错误,至少不要错到让人都不懂的地步。在语法上,6.0分的标准要求考生能够使用简单句和复杂结构,那么我们最熟悉的复杂结构就是主从句,所以从句在写作中是必须的;另外,考生不仅要会写从句,还要能够写准,也就是要严格遵守语法规则,同时也不能忽略标点的使用,尤其是对逗号的使用,大多数考生会在两个完整句子之间用逗号,但这是错误的,要知道中英文标点的使用是有差别的,千万不要把中文的写作习惯带入到英文写作中。
如果各位考生能够牢牢抓住评分细节,那么写作6.0 也是触手可及的。
作者:于凤娇
所授学科:雅思写作、雅思阅读
教育背景:英语翻译专业,英语专业八级,从事留学培训多年。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擅长洞察学员性格特点,重视学员的心理状态,能够根据学员喜好适当调整授课风格及内容;实行框架式教学,重在培养学员英语学习的宏观概念,将教学内容逐步渗透进教学整体框架中,提升学员整体语言能力。
学员评价:
于老师会关注学员对知识是否掌握,会复习之前的内容,会督促学员学习,经常给我细致的批改作文,也关注我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来自学员魏H庭
在大部分考生备考雅思写作的过程中,会把大部分小作文的精力放在数据类图表上。然而纵观2018年上半年的考试情况,地图题的考查呈现上升趋势。这篇文章通过2018年1月6号题目去分析地图题应该包括的重要信息点及写作思路。
幅地图只需要客观表述什么地方有什么:
1)A 在B 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
A is/ lies/ is located/ is situated in/on / to the east/west/south/north of B
(in 表A 在B 内部, on 表A 和B接壤,to表A 和B 分开)
2)A 在B….角落
A is at/in the south-eastern corner of B ( at 表示A 在B 外部, in表A 在B 内部)
3)临近马路的地区
The area adjacent to/ near /next to/ just off the road
4)A 在B 的对面
A is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B
根据以上的讲解,幅地图题的参考范文如下:
In 1985, there was a rectangle car park in the north with an exit and entrance on west and its east respectively along with a road connecting it directly to the playing field situ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yard. A smaller car park was also constructed between the bigger one and the office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school. A library can be found in the west of the yard, which is opposite to two classrooms with a normal one and a two- story on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chool.
第二图写三种变化
地图题描述的是一个地区的变化,那么“变化”词汇必须过关。变化包括两种:图形原有事物的改变,图形新添事物。
1)原有事物-----无
The original/previous/former garden
拆除:demolish/ knock down/ remove/ disappear
新建:build/ construct/ establish
取代:A is replaced by B
A is demolished to give wa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
A is converted to B
2)原有事物尺寸上变大/变小: narrow/shrink
The size of the library has been enlarged/extended/halved/reduced by half
3)原有事物在数量上增多或减少:
The number of homes reduced/ increased
不变:The building remains unchanged.
根据以上的讲解,第二幅地图题的参考范文如下:
Currently,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smaller-scale car park has disappeared, while the bigger one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semicircle shape. The adjacent road has been demolished to make room for rows of trees. The old library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 learning resource centre equipped with a computer centre. It is also particularly noticeable that large numbers of classrooms with two- story classroom has been altered into a three- story one. Although the playing field is shrank, a pool and a fitting centre have been built for students to embark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结尾: 总结图表变化
Overall, the school now is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more students from 1500 to 2300 and majority of facilities have been rebuilt.
沈阳新航道雅思:黄晓宇
毕业于国内知名英语专业院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毕业,英语专业八级。在本科的学习生涯中,荣获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专业排名名列前茅,培养了深厚的英语功底。在新航道国际英语学校主要从事雅思写作的教学工作。上课风格风趣幽默,互动性强,独创了各种适合于不同学员基础的方法,将复杂的逻辑罗列及语法结构应用在写作过程中,给与学生醍醐灌顶的感受,可操作极强。能够短时间内帮学生达到理想分数,深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评价:一直是个对写作不太感冒的人,中文写作都让我特别头疼,但是很感恩碰见黄晓宇老师,他带我不断的拓展思路,寻找写作的兴趣,带我找到灵感和方法,找到啦对写作的兴趣,谢谢老师。 ------来自学员张H嘉